返回
首页

玄幻阁手机版

wap.xuanyge.info

关灯
护眼
字体:
正文 第三百四十八三章 开科取士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    第三百四十八三章 开科取士 (第2/3页)

净了,也就打消了这些家伙的后顾之忧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等于说,从这项制度推行之曰起,就算是推倒重来,前清和北洋时期的事情可以不追究,毕竟当时的风气就是如此,如果不贪污的话,别说想把官升上去,就是想原地不动都不可能,那个时期的官场就是逆向淘汰,谁清廉谁先死!何况,按照明清两朝的制度,官员的俸禄极其微薄,而且这点钱还不是都由官员自己使用,他们还要用那点可怜的俸禄聘请师爷、书办等辅助人员,小官就甭提了,哪怕是一品大员年俸也只有一百八十两,还不够请个绍兴师爷的呢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要是完全不贪污的话,那恐怕所有官员都得饿死了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实行这种低薪制度,说穿了就是皇家的阴谋,让所有的官员都成为贪官,也就令所有官员都有小辫子捏在皇帝手中,想收拾谁的话,根本不需要调查,只要安一个贪污的罪名,保证一抓一个准,除了买一斤肉都能成为官场新闻的海瑞之外,杀谁都不冤枉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在明清两代,普遍存在的冰敬、炭敬、同乡具结费等陋规,包括民族英雄林则徐、左宗棠在内,所有的大官、京官都收过这些陋规银,官场上并不认为这是贪污,皇帝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但是追究起来,照样可以安上贪赃的罪名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一旦给官员安上贪污的罪名,老百姓就会觉得这些家伙是真该死,绝不会令人同情,皇家就安如泰山了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明清两代的[***],说穿了就是一种类似“钓鱼”的制度姓[***],皇家驾驭臣子的手段罢了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用心也毒,其心可诛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柴东亮执政之后,大力推进制度改革,负责全面工作的官员和负责具体事务的公务员分的清清楚楚,类似于前清师爷、书办、衙役等杂佐人员的工作由公务员承担,他们的办公费和薪水由政斧负责,官员的薪水只用养活自己和家人,足够让他们在不贪污的情况下过上相对比较体面的生活。公务员制度的推进,彻底的将诱导犯罪的环境铲除,同时给予公务员高额的退休金,一旦公务员有不法行径,退休金就告吹,令他们要慎重的考虑犯罪成本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没有普通公务员的配合,官员贪污的难度也就无形中加大了许多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虽然留用的前清、北洋官员几乎无官不贪,但是柴东亮不可能把全天下所有的官员都免职,所以只能有限度的容忍。但是只能容忍过去发生的事情,不能容忍今后。三令五申之后,还要冒着杀头坐牢的风险贪污,那只能说是找死了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以前的贪污[***]可以一股大风吹散了,就当是从来没发生过,今后再有贪赃枉法的行为,那就绝对不客气!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大总统,您要实施这个法案,也行!但是你考虑好了没有,具体该如何办理?不能一纸法令下去,就指望天下的官员都变成海瑞吧?”吴锦堂问道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柴东亮坚定的道:“就是因为这样,才必须由我带头,这件事儿我还非搞成不可!”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???分割线???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北风呼号,刮在脸上如同刀割,巡警戴着厚厚的棉帽子,哆哆嗦嗦的风中指挥交通,小贩们的嗓子似乎都被冻住,叫卖的声音尖利的像刀子刮玻璃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京城百年老号的“王记茶馆”也挂上了厚厚的蓝布棉门帘,每当有客人进去的时候,门缝里透出的热气和外面的寒风交汇,变成一股白烟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廖八爷您老来了,您的鹦鹉是越来越精神了,我帮您把笼子挂起来???您喝什么?还是高沫?早点吃什么?芝麻烧饼还是焦圈,小的帮您买去???得嘞,高沫一碗!”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查主笔,您老大驾光临,您可是稀客啊!您老喝什么茶???啥?你要喝咖啡?那洋玩意咱可没有,要不,给您弄一碗铁观音?反正颜色看着和咖啡差不离,都像酱油汤子!”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伙计热情的招呼着每一个茶客,帮人挂好鸟笼子,用茶水的热气暖着蝈蝈葫芦。喝茶的人中,不少都是破落旗人,这些八旗大爷倒驴不倒架,每天早上照样跑到茶馆泡一上午,只是以前都是喝好茶,现在最多也就喝高沫了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一群群的遗老遗少们,怀念一下当年的好时光,顺便骂一骂乱臣贼子袁世凯,这都成了民国初年茶馆里传统保留节目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哎,各位爷,听说了吗?这民国政斧可是要开科举了,只要考中的,立马就放外任,起码也是个藩台,比大清的时候当官可容易多了!”廖八爷是旗人,一边用手指蘸着茶水,将掉在桌子上的芝麻黏起来送进嘴里,一边神秘兮兮的道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八爷,您那都是老黄历了,半个月之前我就知道了,可是人家要念过洋学堂喝过洋墨水的,像我这样读圣贤书的,已经没人待见了!”一个穿着打补丁长衫的老酸丁长吁短叹道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哎,当初我爹要送我去曰本留学,我就舍不得咱老燕京的艾窝窝、芝麻烧饼、焦圈,说啥都不肯去,现在悔的肠子都青了,要是当年也到曰本去念个野鸡大学,这次没准就在新朝廷弄个次长干干,那可和大清的侍郎、巡抚一般齐的大官,正经八百的二品大员!”一个脸色乌青的遗少拍着桌子,痛心疾首道。

    &nbp;&nbp;&nbp;&nbp;“金三少,您恐怕不是舍不得艾窝窝,是舍不得八大胡同里红姑娘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
上一页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