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首页

玄幻阁手机版

wap.xuanyge.info

关灯
护眼
字体:
正文卷 第278章 唐之藩镇,翌日之总兵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最新网址:wap.xuanyge.info
    第278章 唐之藩镇,翌日之总兵 (第1/3页)

    朱雄英微微一笑,举杯示意众人安静。

    朱雄英的声音虽然温和,但很有力度,再加上他的身份,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:“此行巡视五京,是为了体察民情了解边防,如今一见,北疆安宁实乃我大明上下一心、众志成城之果,而边疆之事,非一日之功,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。”

    他目光扫过徐辉祖与朱棣,两人虽神色各异,但都听着,也没有哪个在这种场合甩脸子。

    上到燕王朱棣,下到北平的文武官员,他们都很清楚,对付巡抚来的天使,最好的办法就是不与其发生冲突,不被其找到疏漏的差错。

    朱雄英继续说道:“徐将军所言的众将士用命,燕王殿下的威震草原,皆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北疆安宁,既需将士们英勇无畏,血洒疆场,亦需朝廷高瞻远瞩,运筹帷幄,如此一来才能把方方面面的力量凝聚起来以保我大明边疆永固,这话可还有几分道理?”

    出乎朱棣的意料,朱雄英并没有趁着话柄落在他那里,就对朱棣如何如何。

    其实仔细想想也知道,在大明,想要扳倒一个藩王,没有充足证据是不可能的,而想要整死一个藩王,那更是不可能中的不可能。

    如果藩王失德,第一步也是叫回京中教育,第二步是改封。

    目前为止,哪怕是如秦王那般在封地里搞得天怒人怨,也没有说直接被赐死的。

    更何况,朱棣不仅没什么罪过,功劳倒是不小。

    所以仅仅靠着一个话柄,除了明面上得罪朱棣,没有任何的好处,而让他面子刺一下又能如何呢?朱棣的脸皮可是足够厚的,根本就是不痛不痒,反而让人看到了皇室不和睦的一面。

    因此,朱雄英高高举起最后轻轻放下,其实是相当高明的一种做法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朱雄英的立场足够稳。

    他的话语里,明确表示了,他是从朝廷的角度出发,而不是从他個人的角度出来,希望整个北疆都能团结一心。

    说到这里,朱雄英顿了顿,似乎在思考如何更深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:“在我看来,合纵连横之策,不仅用于对外分化蒙古诸部,对内,我们也需要小心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不点名批评了,话说的不重,也照顾了他们的自尊心,随后朱雄英话锋一转道:“北平乃我大明北疆重镇,若我等能摒弃成见,携手共进,那北疆何愁不安?大明何愁不强?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宴会上原本紧张的气氛为之一松。

    徐辉祖与朱棣相视一眼,各自心中暗自思量。

    徐辉祖率先举杯,向朱棣示意,声音中带着几分诚恳:“燕王殿下,徐某先前言语或有不当之处,还望殿下海涵。”

    朱棣亦举起酒杯,回以一笑:“徐将军言重了,你我同为大明效力,自当同心协力。来,为了北疆的安宁,为了大明的未来,干杯!”

    随着两人酒杯相碰,宴会上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。

    朱雄英见状,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他知道自己这番话虽不能直接解决北平内部的矛盾,但至少为双方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,为未来的合作留下了可能。

    至于两人能不能合作,还是真就跟宿命冤家一样对着干,那就并非是他能左右的了,至少从自己的职责上,朱雄英已经做到最好了。

    嗯,从内心来讲,徐辉祖还是不太可能跟朱棣尿到一个壶的,所以朱雄英这番话虽然顾全了两人,但过了今天,该干仗还是干仗。

    当然,对于燕王朱棣本身,朱雄英还是心存疑虑的没办法,屁股决定脑袋,这个换谁都一样,只不过朱雄英没有朱允炆那么极端,就算他真的继位了,他也不打算短时间内就用那么大的力度削藩。

    在朱雄英看来,连拉一派打一派都搞不好,朱允炆压根就不是玩政治的料,他的几个谋士,诸如齐泰、黄子澄,也是蠢的可怕。

    若是真由他削藩,那也是徐徐图之,先把德行最不好的几个藩王给改封,然后由与他关系较近的藩王去替换,这样才是一箭双雕,至少师出有名而且让一批藩王得到好处站在自己这边。

    其次则是先强藩后弱藩,先削护卫后改封,无论如何软禁甚至逼人自焚,肯定是不行的,从任何方面都说不过去。

    最后,就是海外封藩的法子了。

    这个思路其实从他对如何改封秦王的建议里面,就能看出一些端倪。

    与其把大明的藩王问题当成内部矛盾来处理,在朱雄英看来,倒不如转化成外部矛盾。

    为什么会爆发靖难之役?归根结底,就是因为朱棣被逼的没退路了嘛,但凡朱棣有条退路,他都不可能起兵造反,如果没开天眼,都觉得以北平一地对大明倾国之力必败无疑,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。

    而之所以明知道是败也要拼死一搏,就是因为现在不拼,马上就死。

    所以,真的不要把人逼到无路可退,大明在扩张期,是可以走海外封藩这条路的,这是和平的法子。

    毕竟和平削藩这种事情,对国家是有利的,也有助于历史进程走上正轨.不管怎么说,塞王制度,在明初来讲,其实都是必然的一种抉择。

    不要笑古人蠢,在特定的环境下,能规定出来的制度,往往都是当时的最优解,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差罢了。

    宴会结束后,朱雄英被安排在了燕王府的贵宾客房休息。

    夜深人静之时,他独自坐在窗前,望着窗外的月色,心中思绪万千。

    此行巡视五京,他看到了大明边疆的坚固防线,也感受到了边疆将士们的尽忠职守。

    但更让他担忧的是,那些隐藏在暗处的危机。

    像是吉安侯陆仲亨这种资历侯爵,在一个地方动不动就坐镇十几年的,可不仅仅是个例。

    在如今的大明,虽然国公这个层级,已经开始频繁调动了,但侯爵依旧是军中的坐地户。

    一方面,是调动起来会影响整个防线的稳定,另一方面,也是怕出乱子。

    “历史一旦被改变,后续的变数便完全不可控。”朱雄英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朱雄英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,作为太子嫡长子,他的角色是很微妙的,不能越界,但也要为大明的未来筹谋布局。

    不过九边制度和总兵制度,肯定是大明的未来的演变趋势。

    这样的制度,虽然会造成防区更小更分散,以及总兵之间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,但对于中枢来讲,明确划分防区和责任的制度,是更有利的。

    之所以要搞总兵制度,是因为大明现在的指挥层级中间有空缺。

    朝廷中枢负责军事事务的,是五军都督府。

    这个没问题,无论是宋代的枢密院还是什么其他机构,中枢总要有一个抓总的军事负责机构。

    问题就出在都司卫所制度上,这种制度由都司、卫、所三级构成。

    都司是地方上最高级别,负责统领一片区域内的所有卫所,并向五军都督府分管这片地方的那个都督府报告情况。

    卫是中间级别,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所,并调配兵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最新网址:wap.xuanyge.info

上一章 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